常见电信诈骗手段及预防措施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9-16浏览次数:31

提高警惕 严防被骗

近期,利用手机短信、电话和网络等通信手段实施电信诈骗犯罪活动日益突出,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诈骗手段也在不断翻新,让越来越多的人“中招”。下面将电信诈骗主要采取的犯罪手段和防骗常识给师生员工介绍如下:

一、电信诈骗12种“忽悠”手段

1.法院传票

冒充法院的名义,电话通知市民要出庭应诉。此类诈骗电话一般都是打到当事人家中或单位的固定电话,要求接电话的当事人领取诉讼传票。理由多为:因名下信用卡有巨额透支被银行起诉、当事人涉嫌经济犯罪等。上述内容都是由一段电话录音播出,并指示当事人按键进入下一级内容。进入下一级后,有冒充法院的工作人员先以事主涉案为由进行恐吓,最后以提供“公证账户”为由,要求当事人将名下存款转入其提供的诈骗账户。

2.购车退税

“我是××税务局(财政局、车管所),现在国家下调了购车附加税率(购房契税),向你退还税金”。犯罪分子冒充税务等国家工作人员,让你提供银行卡号直接通过银行ATM机转账获取税款。当你到银行ATM机后,犯罪分子称自助银行退税系统只支持英文界面,让你按照犯罪分子电话提示操作,然后借机划走你的钱。

3.“猜猜我是谁”

“喂,猜猜我是谁?我是你老朋友!”犯罪分子先拨通你电话,让当事人“猜猜我是谁”,当事人往往碍于情面在自己的亲友中联想猜测对方身份,此时犯罪分子顺势答应,并称近期要来看望当事人,为下一步诈骗作铺垫。次日再编来看望当事人的途中出车祸、嫖娼、吸毒被抓被发现等谎言向受害人借钱,让当事人汇钱到指定账户。

4.短信直接汇款

“请把钱直接汇到××银行账号就可以了……”犯罪分子往往大批群发此类短信,撞大运,骗一个是一个。

5.无担保贷款

“免费提供长期贷款,无担保,立等可办。电话……”犯罪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或者报纸、网站发布信息,如果你与之联系,他会声称贷款必须先付保证金或者部分利息,并要求你自己办理一张银行卡,先打一笔钱到“企业验资款”在账户上,证明企业的还款能力,然后开通电话查询功能供他查询。而实际上犯罪分子利用新办银行卡的初始密码就把钱转走了。

6.盗QQ冒充熟人

通常是冒名顶替向事主的QQ好友借钱,如果对方没有识破很容易上当。需要您特别当心的是一些冒充熟人的网络视频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盗取图像的方式用“视频”与您聊天,您可千万别上当,遇上这种情况,最好先与朋友通一下电话,防止被骗。

7.虚假中奖

“恭喜您获得××公司十周年庆典抽奖活动特等奖……”犯罪分子通过邮件、网络等途径,向你随机发送虚假中奖信息(刮刮卡),当你拨通电话号码后,会有人千方百计说服你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税费”等。

8.“入会”服务

“电脑预测彩票中奖号码,推荐代炒股票保证盈利,不赚不收费。”犯罪分子利用你的投机心理,花言巧语劝你“入会”,借机收取会员费、服务费等。

9.钓鱼网站

犯罪分子会在购物网站放置精美的商品低价出售,然后在一旁设置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链接图标,当你点击时,就进入了跟上述机构一模一样的假冒网页盗取你的网银账号和密码,然后盗取你的钱。另一种方式则是放置一些明显低于市场价的热门产品,让你通过网上银行交纳费用。

10.恐吓敲诈

“我是黑社会的,受人之托,要你身体的某个部位,要想消灾,汇笔钱到……”犯罪分子随机拨打你的手机,恐吓你破财免灾。

11.编造亲人、朋友事故

比如以打电话谎称孩子被绑架或在外受意外伤害、突发急病要求汇款为名进行诈骗。许多家长往往救子心切,未经核实,便把钱汇到嫌疑人指定的银行账户上。

12.网上和电话交友

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和报纸等刊登个人条件优越的交友信息,吸引事主,在通过网络和电话沟通中,甜言蜜语蒙惑事主上当。

二、防骗秘笈——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

1.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绝对不会使用打电话的方式开展案件侦查等工作,也不会打电话给群众下“传票”,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如对方称是某法院或公安局民警,可以拨打110报案。

2.催缴电话费是电信部门的正常客服服务,是不可能直接转接公、检、法机关等执法部门的。

3.对冒充各类工作人员直接打电话诈骗的,一定要注意来电显示上的电话类型,对于一些不熟悉,不像是正常座机手机号码的电话,尤其是电话前带有“00019”的号码不要理睬。

4.任何通过电话、短信要求您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千万不要轻信。

5.要提醒在家里的中老年人,要保守好家庭以及个人的各类信息,如银行账号、家庭住址等。中老年人遇到不明白的事不要急于做决定,要先和家人联系、沟通,防止受骗。

6.认真审视每一条信息和每一个来电,不轻信他人之言,遇事多与家人协商或以直接回拨号码等形式进行甄别。

希望大家看此案例后,提高警惕,遇见此类事件及时报案,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确保财产安全。

关闭窗口